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旨在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形成油气上游领域与新能源新产业融合、多能互补的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

在政策引导下,石油央国企早已纷纷开启石油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利用。包括三桶油在内的油气公司近年来相继成立了数十家新能源公司,以加快新能源转型与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那么,近期各大油企究竟在油气与新能源勘探开发方面都取得了那些新成果呢,下面就跟随石油同学一起看看吧~

富满油田刷新百万吨用时最短纪录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哈得采油气管理区严格落实油气生产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抢先抓早,高效组织生产,重点抓好注水稳产和措施增产“双引擎”,牢牢掌握产能和产量主动权,原油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上产势头强劲。截至5月3日,富满油田今年核实产油突破100万吨,达到102.55万吨,较去年提前27天突破百万吨。

他们通过优化单井注水、扩大高压注水、固化井组注水等措施,较计划多产油1.36万吨。通过抢先抓早,力争高效措施多贡献,试验性措施有认识,阶段累计增油0.43万吨。在2022年酸化措施“油井酸化大胆干,注水替油尝试干”的认识上,今年阶段累计增油0.17万吨,进一步证实酸化效果显著。在“使用长柱塞降低卡泵概率,提升井口密封压力至35兆帕”的创新之上,大胆尝试转机采试验,阶段累增油0.26万吨,为富满油田进一步提采奠定技术基础。

西南油气田云锦2井二次完井获高产

5月5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云锦2井二次完井测试获日产70.76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展示了蜀南地区泸州向斜区茅口组良好的开发潜力,为向斜区茅口组规模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支撑。

云锦2井是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云锦向斜中段平缓构造带的一口预探井,2020年3月前期测试后进行水泥塞暂闭封井。为开展试采评价,进一步评估泸州向斜区茅口组生产能力,西南油气田组织开展对该井二次完井作业。

公司多措并举保障二次完井作业顺利完成,提前介入各项工作,明确工作时间节点,保障施工材料准时到场;优化施工方案,根据井况及时调整施工设计,降低井控风险,提高作业效率;加强现场管理,在关键工序施工环节进行安全督导和技术指导,保障了施工质量,收获该井试气高产。

从齐鲁到胜利

CCUS有了二氧化碳大规模管输动脉

近日,我国首条大规模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全线贯通。投运后,每年可将100多万吨从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捕集的二氧化碳输送至胜利油田地下油藏进行驱油封存。

该管道全长109公里,整体为南北向,起自齐鲁石化首站,终至高青末站,后经支线输往各注入站,采用高压常温密相输送,设计压力12兆帕。

此前,我国二氧化碳输送管道以小规模、气相输送为主。这是国内首条输送二氧化碳规模达百万吨/年,输送距离达百公里,输送相态为超临界状态的管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人员攻克了二氧化碳管输流动保障、安全控制和基于相态控制的投产运维等3项核心技术,完成了液相二氧化碳管输增压泵、高效二氧化碳密相注入泵等2项关键装备攻关,补齐了我国CCUS全链条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短板,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该管道工程2022年4月立项,同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5月投运。投运后,每年可减少车辆运输4万辆次,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大庆油田完成

全国首单液体二氧化碳线上现货交易

日前,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借助大连石油交易所网络交易平台,经过3轮竞价,以每吨溢价210元的价格,成功售出1000吨液体二氧化碳。此次交易,是全国首单液体二氧化碳线上现货竞价交易。

据了解,此次交易是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继2021年实现二氧化碳社会化销售后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2013年以来,大庆油田不断加快“碳”资源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液化储存、注入地下方面积累了丰富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从事二氧化碳生产、液化、储运的技术人才。目前,天然气分公司管理着天然气脱碳装置4套、二氧化碳液化装置3套,年产能达50万吨。他们聚焦国家“双碳”目标,紧跟我国液体二氧化碳需求量上升的趋势,2023年统筹部署“百万吨级二氧化碳产业体系”发展规划,持续扩大产能规模,积极推进乙烯外输计量站二氧化碳液化改造工程和油田CCUS-EOR管道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和输送能力,在满足油田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交易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液态二氧化碳产品。

渤海油田

首个兆瓦级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中国海油辽东作业公司下辖的绥中36-1原油终端厂分布式光伏项目,近日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渤海油田首个兆瓦级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建成落地。

绥中36-1处理厂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终端厂厂房屋顶及空地建设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0.935兆瓦,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18万千瓦时绿色清洁电能。与等量火力发电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960吨。

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落地,是辽东作业公司积极探索节能减碳新模式,践行中国海油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将为推动企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注入“绿色动力”。

此前,为促进油气领域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国家曾出台了相关政策: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中国能源转型步伐做出部署,明确将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田融合发展,利用陆上油气田发展风、光电站项目。规划从国家层面强调了油气田融合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今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再发布《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首次针对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制定行动方案。该方案指出,到2025年,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方案》明确,加快开发利用地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努力打造“低碳”“零碳”油气田;推进陆上油气勘探开发自消纳风电和光伏发电,风光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统筹推进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逐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等。

作为我国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的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正在逐步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业务拓展上各具特色,且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中石油在陆上新能源开发、风光气电融合发展、电动出行领域颇有建树;中石化凭借其在制氢来源、气液储运和氢能终端上优势,打通了上下游贯穿的“氢能全产业链”,努力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中海油则因具备丰富的海上工程资源和生产作业经验,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伴随政策的出台,后期国内企业将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在布局新能源领域的动作亦将明显提速。